•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合肥高新区:“科技+”缔造创新传奇 产城一体惠民生

人民网  |  2015年05月25日
2014年,在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中,合肥高新区位居第11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4.7亿元,增速11.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6.95亿元,增长52%,增幅稳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不但全面完成合肥市下达任务,而且还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这是全球新一轮创新概念风起云涌的时代,更是“科技+”不断创造奇迹的现在。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为发展目标的合肥,在其“西南高地”孕育着的一片科教新城上,正在缔造“科技+”的又一个传奇:合肥高新区,以“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发展定位,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突出产城融合发展,以科教事业的进步不断造福民生。

  发展“领跑”全市的“高新基因”

  2014年,在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中,合肥高新区位居第11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4.7亿元,增速11.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76.95亿元,增长52%,增幅稳居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不但全面完成合肥市下达任务,而且还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经济质量的稳步提升,得益于“新常态”下高新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准确“把脉”。去年一年,这里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公共安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实现产值425.7亿元,同比增长47.3%;新认定国家高企160家,总数达36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税收29.4亿元,增长21.7%。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进展迅速,并网项目11个,共32MW,实现光伏产业产值150.5亿元。这些成功进入“国家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让高新区的产业基础稳稳占据“第一方阵”。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科教资源,让高新区去年抱住了招商引资高达219.3亿元的“金娃娃”,规模首破200亿元;引进了君正、芯京源、美时医药、伊普诺康等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陆集团中国区总部、惠而浦亚太区研发和运营中心成功落地。全区企业、工商户总数达11283户,顺利实现“万家商户”目标,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更是高达101家。

  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三体建设”

  科技成果要“变现”,必须经得起市场的考验。高新区充分发挥试验区政策优势,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企业主体、创新载体和产学研一体的“三体建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上,去年中科大先研院共建研发中心33家,孵化创新企业73家,全年新招工程硕、博士580名,累计1055名。量子通信南北干线运管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际研发服务外包平台、先进技术与科技金融平台等一批重大平台项目稳步推进;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与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启动运行。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区创新要素集成和技术转移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的开展,创新产业园一期入驻率已经高达95%。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创新板开板后,区内84家企业首批登陆,占全省的65%;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大厅备案技术合同3046项,成交额44.2亿元,占全省的51%。全链条、网络化的孵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创新平台二期的建成投用,使得高新创业园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而与上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编制《合肥高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规划》,更为高新区的科技企业插上了“金融双翼”,源源不断地提供财力支撑。

  这一系列的政策与服务,换来的是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特区”建设的“遍地开花”:去年全年,高新区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48家,总数达302家,37家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全年专利申请4924件,其中发明专利2468件,位列全省县区(开发区)首位;30家企业获批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8家),获批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4家);公共安全产业知识产权集群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知识产权托管试点通过省级验收。此外,通用机械研究院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9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千人计划”增至16人,省、市百人计划23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21人,省市产业创新团队23个,获批市级以上引智项目26个。

  产城一体打造科教民生福地

  在顺利获批中西部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之后,以产城一体为特色的合肥高新区,科教事业的进步同样带来了生态新城、民生福地。

  完成“中科智城”产业发展研究及概念性总体规划的同时,高新区同步升级了建成区的“有机更新”研究,推进“智慧高新”建设,成立智慧城市创新产业联盟。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搬迁安置人口界定的完成,去年共开工基础设施项目117个,完成投资74.77亿元。道路、公交、水电气网全面升级。全年投入资金26亿元,实施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民生工程30项,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80%以上。伴随着合肥七中、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的顺利开学,文教卫体事业也随着大踏步的产城一体建设迈入“升级时代”。

  “江淮硅谷”将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里是“中科智城”,也被誉为“江淮硅谷”。在“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发展趋缓的大形势下,高新区今年的发展目标依然锁定了两位数:全区GDP增长11%,财政收入增长12%。之所以有这样十足的底气,是因为高新区正以国际化的视野,在转型升级中构筑起了“科技+”现代产业的新体系:拉高标杆,瞄准国际国内高端领域,坚持外引内培并举,做大做强家电、光伏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公共安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际国内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工业4.0发展,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化迈进,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提高工业生产集约化水平。高标准建设集科技创新、商贸商务、生态休闲、健康体育于一体的国际化科创社区;促进服务业实现高端化、集群化和品牌化发展。

  人民网安徽频道在采访中了解到,合肥高新区正在加快构建国际化的开放格局: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等先发地区的对接,推进相关领域的机制体制改革,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入外部资本,促进区内有条件的企业融资扩建、重组上市。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区内优势企业通过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方式,开展跨国界、跨区域并购重组。并且,坚持全球视野的招商引资,以国际化眼光在全球范围内将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作为招商重点,谋划储备新兴产业项目。

  外在的环境无论如何改变,实施创新驱动、发挥区域竞争新优势,依然是高新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内生动力:做优“创新链”,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国际标准打造长三角自主创新的策源地。今年,合肥高新区着重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引进创新型领军企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集高端人才培养、先进技术研发、创新成果交易和产业化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推进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运行管理机制创新,重点加强平台内涵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公共安全等研发平台。依托协同创新平台,聚集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创新单元,孵化创新型企业。

  此外,为了优化创新服务环境,高新区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服务链,积极申报科技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服务示范区域。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品牌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为产业发展提供应用研究、检验检测、中试孵化、技术交易等多方面、系统化、专业化的服务。完善科技创业全程孵化链条,优化“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功能配置,加强孵化服务标准化建设,以制度的形式固化服务标准,推进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推动孵化器管理运营体制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领发展”的专业孵化器、加速器。

  在深化科技金融融合上,高新区将建立健全拟上市企业领导包联制度,执行“135梯形后备资源储备计划”;以建设高新区中小企业金融信息化服务平台为抓手,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和自主创新投融资政策支撑体系;深化与沪、深交易所等专业机构战略合作,集聚要素资源,成立基金产业联盟;打造财政金融产品,发挥财政资金的“酵母”和“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等。

  随着“中科智城”的稳步推进,高新区也正在逐步成为“合芜蚌人才特区”,青年创业、万众创新在这里将蔚然成风。今年,高新区牢牢把握中关村“6+4”政策推广至合芜蚌试验区的契机,完善高新区“2+2”政策体系,开展“江淮硅谷”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推动“团队式”引进培养模式,发挥政策对高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而且,促进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尽快发挥作用,推动青年创业、万众创新。推进“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三位一体的引才方式,探索“人才市场开进社区”的服务模式,安徽省高新科技人才市场全年计划开展招聘会65场,并依托工商联、海联会、女企协、企业家沙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刘月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