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潍坊高新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改革领先支撑发展

潍坊日报  |  2015年02月06日
身为潍坊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高新区在实现自身率先发展、带动全市加快产业升级中,始终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三期叠加”特征;着眼今年,全面完成“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三年同遇”更显责任重大。

  身为潍坊市“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高新区在实现自身率先发展、带动全市加快产业升级中,始终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2014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27家,占全市的27.5%。全区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67%,已有国际领先技术22项、国际先进技术46项、国内领先技术71项,潍柴动力入选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位居第8,歌尔声学入围2014年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百强、名列第4,盛瑞传动获批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在这里,“率先发展”有着坚实的数据佐证。

  改革发展永无止境。

  回望过去的一年,高新区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契机,着力行政管理、产学研结合、空间布局、引导机制、融资模式、产城融合“六大改革”,打通了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区域发展释放出汩汩活力。

  改革,正为高新区履行“科技创新高地、科学发展引擎”职责的第一支撑。

  简政放权掀起“效能风暴”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新区发展的活力乃至吸引力之源,在于依靠改革营造良好环境,特别是行政管理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

  以提高管理服务效能为着眼点,高新区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加强行政部门对各类市场和公益事业的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形成环境优势,进而逐步转化为发展的活力。

  “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涉及审批权下放、金融改革、市场监管等方面。”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陈建成介绍,高新区已先后压减行政审批事项126项、废除行政事业性收费17项,软件信息业、商业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市场主体增幅均在50%以上。高新区还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管理理念,全方位整合部门职能和人力资源,设立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等7个部门监管职能设立市场监督管理局,改革建立企业登记“五个一”模式,推进光电园、生物园、软件园三个园区管理机构改制,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事业单位转企步伐,提升园区资源整合能力和孵化加速效益。优化人员布局,行政管理人员三分之一在机关,三分之一去招商,三分之一到基层,创新构建行政监督、考核监督、社会监督、司法监督和纪律监督“五位一体”监督网络,有效解决了企业登记注册牵扯部门多、程序复杂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随着新体制新机制逐步形成,高新区“创业高新”的品牌愈加靓丽。从2014年3月份开始,市场主体持续井喷式增长。截至12月底,区内新增市场主体3335户,同比增长75.5%。一大批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在快速成长、做大做强,企业在高新区发展的归属感日渐浓厚,各企业加强交流、相互借鉴、抱团前行,呈现出竞相创业发展的新气象。

  政产学研合作步入“3.0版”时代

  面对地方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校院所诸多创新成果“深闺待嫁”的合作对接瓶颈,如何顺畅导入国内高校院所和国际研发机构的智力、技术、项目、资本等创新要素,切实打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突破高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园区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实现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实现真正价值。”潍坊蓝色智谷服务中心主任吕传昌介绍说,高新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团队运营,搭建专业化、开放式区域创新大平台,推动技术、资本、市场深度融合,趟出了经济转型、产业提升新常态下,政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新路径。科技部火炬中心充分肯定这一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称之为校地院地合作“3.0”版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高新区引进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大高校院所在潍共建三大科技创新平台,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共建山东省3D打印暨先进制造综合服务平台,并以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一大先进制造平台为龙头,着重实施“3+1”创新工程,打造潍坊蓝色智谷,带动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推动新兴产业孵化,加速实现产业化。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改革创新促使高新区创业创新生态日益优化,内生增长活力持续增强。目前,高新区已建成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个院士工作站、1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33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搭建了光电测试等9个公共技术平台,创建了10个国家级、17个省级产业化基地,聚集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4名,省“泰山学者”3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00多名,成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成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形成强大的创新资源,构建起高效的创新机制,呈现出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的新格局。

  “产城一体”拔高城市品位

  在高新区科技商务中心项目现场,一处城市CBD正在拔地而起。项目规划建设了总部经济、科技孵化、品质居住和教育配套4个板块,将成为潍坊东部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带动高新区城市建设整体上档升级。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高新区着力在创新建立产城融合体制上做文章,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服务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打造产城一体、全域城市化的样板典范。“高品位的城市,首先要有清晰的发展脉络。”高新区规划分局局长韩雷说,高新区改革创新城市空间布局,实施产城同步规划建设,科学统筹城市建设、片区开发和产业发展,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和涵养发展水平,加快打造产业聚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高品质、现代化新城。

  现代新城的崛起,离不开“人的城市化”,以此为目标,高新区推动“村改居”和社区集体资产改制,形成36个大社区建设格局,将“村改居”居民统一登记为城市居民,统一纳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管理范围,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在制度上彻底取消了城乡差别。探索推行“政社互动”社区自治模式,创新“一社一居”服务方式,建立起区、街道、大社区“三级”管理架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城市化管理机制,树立生态优先建设理念和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理念,以“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区域提升,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管理、产业提升等重点领域智慧建设与应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文明水平,城市管理实现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

  改革带来了全域城市化的发展,实现了村民变市民、民生大提升的华丽转身,群众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者和受益者。目前,高新区已在全市率先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低保、五保、三属抚恤、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城乡并轨,实现了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重大突破。同时,教育不断均等优质化,成为全省素质教育示范区,建成浞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和3A级旅游景区,区内绿化面积达到760万平方米,安全生产、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形势平稳,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全市最高。

  “多力叠加”领航产业转调

  产业转调,是高新区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之一。这里,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已聚集136家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潍坊动力机械产业基地、全国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领先的8挡自动变速器生产基地;声光电子产业已聚集100多家企业,是科技部确定的全国唯一半导体发光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生物医药产业已聚集企业110家,建有全省第一个公益性生物医药中试公共平台;软件信息产业已聚集185家企业,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加速发展的背后是引导扶持机制的不断革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体是企业,动力来自于引导扶持机制的激发。”招商促进局局长武瑞亮说,高新区从创新引导扶持方式入手,采取制定公布产业政策、推出负面清单、设立引导扶持资金、点对点投资扶持、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融资企业、筛选上市公司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力叠加”的引导扶持方式,引导发展一批关联性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骨干项目,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引育并举,突出抓好3D打印、测绘地理信息、电子商务、海洋生物科技、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扩规模、增实力,扶持引导科技服务业。同时,把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来抓,集中资源力量加速培育研发孵化、科技中介、服务外包等高端业态,支撑产业转型提升。

  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的是全区的转型跨越发展。通过创新实施直接引进、聚集催生、集群发展等方式,高新区产业层次趋向高端,初步呈现园区统筹“引领”和“驾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态势,全区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新型产业业态快速涌现壮大,构建起以现代产业集群为主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新兴高新产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融搭台上演“创新大戏”

  科技与金融互动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下的新特征、新态势。高新区在体制上变革,在机制上创新,积极探索金融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努力使将金融“芯片”植入科技创新,注入发展源动力。

  科技金融对接模式的改革创新,疏通的是资金来源的多元渠道。高新区创新多层次创业投资体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联合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公司、清华金控集团、鲁信创投等国内知名投资机构,成立高新区创业投资联盟,强化对全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支持。创新发展多门类金融组织,推动成立村镇银行、金融租赁、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等金融机构,筹建科技银行,加快建设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和区域金融资源聚集区。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成立全市首家科技金融服务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信息发布、融资路演、资本对接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履约保证保险、保贷结合、投贷结合等创新型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发行城投债、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推动企业上市,按照“上市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加强企业上市梯队建设。

  目前,高新区已有各类金融机构132家,上市挂牌企业10家、11只股票,投资18亿元建设的26万平方米的科技金融园区投用,打造成为立足潍坊、对接青岛、辐射全省的区域资本中心。

  “一区多园”同乘发展快车

  汽车及装备制造、声光电子、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是高新区的四大主导产业,高新区在园区布局方面的改革创新着眼“破界”,打破园区原有布局,着力实现从产业集中点到专业园区集聚面转变,形成了模块化、专业化集聚、层次化扩散的园区发展新局面。

  布局“破界”,着眼专业化,聚集产业、集成创新、集约服务,打造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显着的专业园区。园区“破界”,根据产业不同特点,在专业园区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分园区,建设若干“园中园”,园区内做到资源集聚集约,运营上注重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造园区专业运营团队,健全完善园区内部考核办法,给予园区充分管理权限,加快推动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升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空间“破界”,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复制和输出高新区管理体制、科技服务、品牌资源、创新文化等资源,辐射带动全市范围内打造更多的创新板块和发展高地。

  目前,高新区已在区内打造出蓝色智谷、光电、汽车、海外人才创业等10大特色园区,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弱化管理、强化服务”的管理模式,与高密、诸城、寿光、坊子等5个县(市、区)形成了协作抱团、联动发展的格局。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王丽娜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