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广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广东经济》  |  2014年11月05日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兴起,各地抢占资源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广州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更加迫切的民生改善要求,更加突出的优势弱化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兴起,各地抢占资源和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广州面临更加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繁重的发展任务,更加迫切的民生改善要求,更加突出的优势弱化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抢占经济制高点,增创改革发展新优势。

  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立命之本和发展源泉。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适应国际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转型升级的国家策略和实践

  为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目前,各大经济体都在积极谋划经济调整,纷纷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入手,并把“振兴产业、绿色环保”作为主攻方向。

  新加坡5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与其产业转型升级如影随形,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主动干预和主导,连续五次成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日本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一项重点举措就是想通过振兴产业和投资,促进经济结构变革。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出《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目标”及“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抢占研发高地和世界高端制造业,以延续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由此可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视野、大战略来谋划和推动。

  我国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中等国家水平,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已经来临。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因此,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面对新的世情国情,中央领导集体做出新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理论创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转型升级的主题主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勾画了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在国家总体思路的倡导下,全国先进地市涌现了许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成效,转型发展呈现千帆竞发的态势。

  天津实施了《万企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4-2016年)》,采取“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关停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的措施,在全市抽调2300名干部,组成435个服务工作组,用三年时间实现1.2万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整体效益提高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0家以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起符合天津城市定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上海推出了《工业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对104个区块和195个重点区域,实施“升级、改造、转型、联动”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域融合发展。

  青岛出台了《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重点发展航空经济、邮轮游艇、新材料、节能环保、工业机器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仪器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装备、3D打印十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跻身国内新兴产业发展领先城市行列”。

  广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举措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历经三次演进,特别是近年来,在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产业布局、创新驱动、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主导特征明显,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996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三次产业比例为1.5∶33.9∶64.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

  一、发展的策略和成效

  1.促使产业结构高级化。广州逐步实施“一进一退”产业策略,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对传统产业“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汽车的产业规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前三,建成塑料、钢铁、粮食、煤炭、石化、化工等一批电子交易中心,广交会单展规模世界第一,展览规模居亚洲或世界第一的展会5个。新业态方面,工业机器人、融资租赁、移动互联网、数字会展、3D打印、检验检测、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培育了5家国家级和3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优势传统产业方面,通过腾笼换鸟、关停并转7000多家企业、“退二进三”70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批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2.促进产业布局集群化。广州统筹“123”城市功能布局与重大发展平台、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培育新经济增长极。培育了商贸会展、金融、物流、汽车、石化、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核电装备、数控装备、石油化工和精品钢铁6个先进制造业基地;获得信息、软件、生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等6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首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授牌,认定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获批21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1个国家级外贸进出口及转型升级基地。

  3.推进要素集聚高端化。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实施新型城市化“1+15”政策体系,出台加快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推进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形成了覆盖面最广、密集度最高、力度最大的产业政策体系。已认定276家总部企业,广汽集团、东风日产、珠江钢琴、广电运通、白云电气、广州数控等企业已成为华南行业龙头。民营企业集约发展水平提升,约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5%,占电子商务企业总数的95%以上,占会展企业总数的80%,占A级以上物流企业总数的60%,占全市内资总部企业的48%。

  4.推动产业分工国际化。广州市政府加大系列国际国内招商活动力度,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3年服务贸易额596.2亿美元,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达1:2,较2008年的1:6.5明显提升。服务外包合同额62亿美元,增长25%。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截止至2013年底,经核准在境外投资项目560个,投资总额47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资源开发、金融租赁、地产服务和跨国并购,成功推动8个投资额达9000万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广东振戎3.5亿美元并购项目成为广州市最大境外投资项目。

  5.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化。广州深入推动科技兴市战略,出台《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打造广州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国际创新城等一批创新载体,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立了广州中科院生命健康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68家,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6家,占全省的70%以上。201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对广州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就在产业价值链高端,体现为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产业和高端平台的集聚和辐射,只有抢占制高点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尽管广州在产业转型发展中取得显着成效,但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相比,广州产业发展不占优势,存在一些发展的“短板”。

  1.产业结构不够优。在工业领域,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处于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实力较弱,作为第一支柱的汽车工业,规模虽然比较大,但核心技术基本为外方垄断。在服务业领域,科技投入少,人才成为瓶颈,产业设计较弱,微笑曲线两端不强。金融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总部,而且小而不强。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经济不多。技术层次较低的流通业仍占大头,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偏低,即使在最具优势的商贸领域,也存在外资巨头主导、本土商业航母偏少等问题。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未有重大突破。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空间布局方面,以各行政区各自为战的经济形态尚未完全打破,相互争抢资源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要素配置的效率有待提高。

  2.要素集聚不够强。在集聚高端要素方面,2013年,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于广州仅有2家,少于北京(48家)、上海(7家)和深圳(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6家,少于北京(127家)和上海(403家)。在资源利用方面,一方面,城市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区发展的空间受限,未来几年广州年均用地指标仅12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仅为香港的1/8、新加坡的1/6,土地利用粗放,影响和制约了广州的发展。

  3.自主创新不够高。2009-2013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平均增长11.3%,低于全国(15.4%)和全省(17.3%),2013年我市R&D占GDP比例(2.25%)落后于北京(5.79%)、上海(3.16%)和深圳(3.81%)。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鼓励创新的环境与文化有待加强,整个社会对创新的关注度不够。

  4.增长后劲不够足。二、三产业协调互动方面,近三年工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1.5%、9.1%和9.9%,低于服务业11.3%、12.0%和13.3 %的增长速度。投资拉动方面,过去7年(2006-2012),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北京、上海、天津投资均突破3万亿元,而广州投资总量只有1.87万亿元。尤其是工业投资增速趋缓,今年一季度工业投资下降10.5%。出口拉动方面,2013年,广州外贸出口增幅6.61 %,在出口十大城市中居于深圳市、东莞市、宁波市、重庆市之后。消费拉动方面,消费需求的贡献率从2000年的59.2%下降到2013年的47%。民营资本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市场壁垒,也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转”、“往哪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的系列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导,善于突破“追赶承接式”路径依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向“抢占经济制高点”转变。

  对此,广州已制订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目标: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高端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高端要素为主的平台体系和以高端服务为主的服务体系,金融、信息、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确立在亚洲的先进位置,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形成一定优势竞争力;建设成为国际商贸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企业总部集聚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先行地和中国对外开放核心门户城市。

  当前,广州应重点抓好五大任务:

  一、增强金融辐射力

  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证券交易额、期货代理交易额也居全国大城市前列。但金融与产业的融合还不够紧密,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下一步,必须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等四大金融功能区和全力打造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金融交易平台,争取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吸引更多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带动高端要素资源聚集,增强区域金融中心的集聚辐射功能。同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鼓励发展汽车金融、航运金融等产业金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壮大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抓手。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商务设施、专业服务、政府服务、开放程度等指标排在全国前列,但总部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来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以及央企总部和地区总部的企业还不够多。今后,要通过重点引进一批、大力培育一批和积极壮大一批这“三个一批”的思路,发展一批跨国公司总部、大型央企总部、民营企业总部和国企航母,打造一批总部经济示范区,推动总部经济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和提高水平。

  三、培育新兴产业

  广州的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优势,是广州抢占经济制高点的主要力量。要加快乐金8.5代液晶面板、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阿里巴巴华南物联网营运中心、广药集团生物医药城、香雪细胞免疫治疗产业化、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北大冠昊干细胞与健康研究院、金发科技全生物降解塑料、儒兴科技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浆料产业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和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四、打造高端制造业

  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关键是要走高新技术和自主创新路线,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汽车产业要提高研发能力,重点推动检验检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石化行业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升级改造,加大中下游如原材料、高端日用品、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的发展力度;轨道交通、航海航空等产业,提高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打造集造、修、配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智能家电、钢琴、饮料、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等传统制造业,认定支持一批转型升级示范企业。按照“用地省、效益好、污染少”的原则建设效益园区,实现产业集约和规模发展,打造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五、优化传统商贸业

  鼓励运用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广州“千年商都”向“国际商贸中心”转变。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网上广交会”,建设2-3个现代化综合展贸园区,推进新塘牛仔城、狮岭皮革皮具城等10个代表性专业批发市场向展贸化、信息化、标准化发展。培育新型商业模式。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帮扶壮大唯品会、梦芭莎等一批本地电商企业,引导餐饮企业向大众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完善重点商圈建设,加快信息、健康服务、节能环保等新兴消费,发展检测认证、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高端商业服务。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王丽娜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