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发改委网站  |  2014年10月30日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按照《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方面对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服务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

  (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013年湖北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81万公里,相比2010年增加了0.11万公里,信息与通信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湖北省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在2013年达到813.3万户,三年累计增加353.9万户,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湖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59.83亿元和11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9亿元和50.66亿元,湖北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入明显加大。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发展

  当前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包含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类。一是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齐全。当前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国物流信息网,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管,深圳市国网物流信息有限公司主办)、阿里巴巴物流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物通网(北京物通时空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物流信息平台的湖北子站和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卡行天下、天津陆路港、传化公路港、物流中国、管车宝等。二是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及新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北交通物流网,省交通厅物流发展局)、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武汉市东西湖区保税物流管委会)、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武汉汇通货运信息服务平台(武汉汇通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一批融物流信息、物流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自动拣选等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智能化管理的物流企业对产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引领作用。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度强,涵盖面广,网站发布的信息经过省、市、县三级交通物流发展机构严格、系统的审核,确保了社会各类信息的权威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当前平台入驻湖北物流企业2972家,占湖北省物流企业10.3%。三是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全方位发展。随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农产品、汽车、钢铁、医药等行业也涌现出一批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东风汽车在线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东风集团)、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协同化整车物流信息平台(武汉东本储运)、华融钢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首个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汉口北信息港(卓尔控股)、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在线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由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快召货车”平台,平台将货物与卡车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货物运输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即时对接,货主可用叫车软件呼叫货车,货车车主则可在线“抢单”,该平台已在武汉、荆州、南京、上海、襄阳、苏州、义乌等多个城市推出。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应用的协同化整车物流信息平台导入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整车物流业务,实现了物流商与承运商、主机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整车物流的资源利用率,并细分整车物流流程,使整车物流各环节紧紧相扣。华融钢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等功能集为一体,能够为钢材供应商、钢材经销商、钢材需求商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一条龙服务,为钢铁行业的换代升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物流园区信息化运营成效渐显

  目前,湖北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218个,其中,全省已营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占近6成。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三峡物流园、爱奔物流园、襄阳北光彩国际物流产业园等物流园区运营成效明显,另外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一港双园”港口园区项目日渐成型。一是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逐渐加大。调研数据显示,湖北省30%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额度在500万元以上,另有3家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投资预算在5000万元以上,分别分布在武汉、宜昌和十堰三市。二是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不断增多。超过90%的物流园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园区占总数的67%,信息门户服务和移动数据接入服务的提供率在50%左右。根据本次调研了解,爱奔物流园建有大型停车场、物流信息交易大厅、零担仓储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其中,物流信息交易大厅共计1400平方米,提供的交易席位档口122个。爱奔物流园信息化采取“集中办公型—集中办公型+O2O(线上线下)型—O2O型”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起点高,模式领先。爱奔物流园通过LED显示屏、爱奔物流信息网、车讯通软件、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发布货源和车源信息,为物流交易双方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交易平台。同时,通过公证系统形成第三方物流交易监控,实现车货信息共享,建立诚信保障体系,促进物流企业和司机的诚信交易。三是物流园区接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趋于全面。调研结果显示纳入统计数据的湖北省24.7%的物流园区接入了省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另有7.4%的物流园区接入了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3%的园区接入了电子口岸与通关平台。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集园区管理、物流应用、车源信息、货源信息、专线信息、库厂房信息以及通关服务、保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园区企业提供综合保税物流服务。目前已进驻了顺丰、武汉中铁伊通、武汉越洋国际货代、京东商城、德邦物流、卓越亚马逊、武汉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电商、物流企业。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EDI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物流服务交易系统、协同仓储服务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为园区企业提供报关申报、报检申报、危险品申报和货物信息、物流信息以及仓储信息等多元化、专业化、集成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截止2014年上半年全省各类物流企业28848家,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物流企业有210家,其中5A级企业8家,4A级企业68家,3A级企业92家,A级物流企业认证对信息化方面也作了相关要求。目前大力建设物流信息化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城市。本次调研显示,一半的物流企业设有信息化建设经费,全省65%的物流企业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实时升级信息系统,客户能访问企业网络数据的企业占比38%,一年内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的企业占比36%。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中包含运输管理模块、财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订单处理等模块。湖北省企业运用的物流信息技术繁多,主要以GPS与GIS信息技术为主,条形码技术运用为辅,也有部分企业采用EOS系统、EDI系统、ASS和RFID技术等技术。据了解,湖北国药控股、九州通医药集团、武汉良中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武汉汇通物流网络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平均投入超千万元。

  二、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缺失,信息互联互通不畅

  一是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平台功能应用较少。无论是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是湖北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很大程度上只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由于建设成本高、技术适用性差、平台推广普及性低等原因,湖北省少有物流企业应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无论是由湖北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企业主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湖北物流网、汇通物流网等,部分物流企业仅使用了展示功能,难以发挥出其设计之初整合资源、智慧车联等作用。二是平台建设模式创新能力不够,营运质量不优。当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政府引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政府加企业模式,但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引导模式与市场的结合度不够、竞争性欠佳,且需要长期投入,可持续和快速发展能力弱;企业主导模式整体规划性不强,投资压力大,过度市场化易忽略公共性和公正性,无法保障政府监管,与国情不适;而应用政府加企业的模式的话,如果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不清,同样会影响平台的建设速度和营运质量。三是物流信息化标准缺失,信息共享难以实现。中小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认识不足,难以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平台标准和接口不统一,各公共平台无法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建设急需加强。武汉市的ETC信息资源尚不能共享,封闭的“车联网”缺少行业互动和交易机制,平台容易变成信息孤岛,导致业务和应用开发成本过高,制约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发速度。

  (二)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物流园区信息化有效投资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调研结果显示湖北省70%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物流园区信息化有效投资不足。鉴于湖北省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占所有物流园区数量的比重不到50%,多数物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盲目大规模地投入资金没有现实意义,也难以发挥出园区信息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当前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园区信息平台的常态化运营,能够为园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二是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集成度较低,公共信息平台接口不足。调研中湖北省64.9%的物流园区未接入公共信息平台,只有7.4%的物流园区接入了国家级公共信息平台,仅3%的园区接入了电子口岸与通关平台。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以及物流信息标准化不统一等原因,难以将园区企业所需的货物需求、物流信息、数据交换、通关口岸、仓储服务、报关报检等功能高度集成。同时由于当前在数据保送、平台对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物流行业标准,使得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难以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三是物流园区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服务功能单一。调研结果显示,物流园区中提供信息和金融增值服务的只占38%,说明园区的信息和金融增值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另外,部分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较低、服务功能单一。虽然湖北省物流园区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信息化建设仍然相对落后。湖北省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孤岛”情况普遍,信息化概念性大于实际应用性,多数物流园区虽然具备信息化服务功能,但仍然存在信息通联不畅、信息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得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仅仅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难以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低,服务效率质量不优

  一是物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缓慢。物流企业一方面存在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中小物流企业却难以获取有效的物流业务,有效需求不足。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本身,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和企业管理复杂度的提高,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设信息化。而当企业规模小、有效需求不足、人工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时候,信息化建设不仅无法提高企业的效率,反而会增加业务处理流程,加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二是物流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信息化人才紧缺。湖北省物流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较为缺乏。由于物流企业本身盈利能力有限,短期内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对于大部分物流企业而言并不现实。另一方面,专业信息化人才也非常紧缺,调研结果显示,湖北省物流企业中缺乏专业信息化人才的占61%。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和物流业实际环境也限制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三是物流信息化集成度较低,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湖北省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很低,部分物流企业还没有建立信息化系统,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难以共享物流资源。武汉地区的公路货运、水路货运因缺少现代信息化管理,实载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50%左右,物流效率十分低下。目前欧美国家的物流费用占GDP的9%左右,而湖北省物流费用占GDP 17.71%,高出欧美国家近一倍。湖北省物流企业中虽然拥有如武汉商贸国有控股一类的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但是仍然非常缺乏真正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许多工商企业不得不在企业内部设立大量从事物流的实体,致使企业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

  (四)现代物流新技术应用和创新不够,管理水平效益不高

  一是专业物流信息化服务企业少,物流服务功能单一。随着以“中国光谷”为代表的武汉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湖北省基本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 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产业、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并陆续形成了东湖开发区激光产业集群、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十堰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以汽车、钢铁、石化、机械、医药、纺织、农业、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在武汉市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推动下,物流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区配套服务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涌现出了以九州通为代表的具备现代化的自动存储、自动分拣设备和功能齐全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进出库商品和配送流程进行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和在全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湖北国有商贸控股,但总体上湖北省产业集群区当前的物流信息化服务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仍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同时,面向产业集群的第三方电子商务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提供商以及专业化物流服务园区的缺乏也是制约湖北省产业集群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二是快递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终端配送能力有限。虽然湖北省快递企业均建立了快件跟踪查询系统,重点快递企业快件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的便利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快件信息的入网采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网络购物方面,快递行业的终端配送和“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满足用户的便捷化需求,大大降低了用户的物流体验,制约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缺乏能够覆盖湖北省县级以上城市且具备强大终端配送能力的大型快递行业服务及终端服务企业。三是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慢,技术实际应用落空。由于现有物流企业“散、小、乱、弱”,特别是一些民营小型物流企业,无力提高装备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创新缓慢,新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开发与应用难以落到实处,无法真正为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虽然湖北省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如湖北国药控股、汇通货运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走向业务流程信息化, 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日渐普及,但是在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3G)、3S(GNSS、GIS、RS)、机器到机器(M2M)、RFID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研究,支持TD-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和北斗导航等全球导航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利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开展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三、提升湖北省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特色,加快发展区域性和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等行业协会逐步完善省级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内容,鼓励信息服务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电信运营企业、软硬件厂商和系统集成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着重落实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和实施。湖北省物流信息化正处于刚刚起步的关键阶段,由政府牵头搭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服务平台,既可以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物流信息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又可以避免个别物流企业利用其发达技术和网络,在竞争中占据垄断地位,控制物流信息系统。建议依托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等相关组织和企业建设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企业、行业、科研机构聚合的推动力,为湖北省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保驾护航,促进湖北省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聚合政府、行业、园区和企业四方力量,推动园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只是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要保证物流园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立切实可用的园区物流信息公共平台,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园区管委会的主导和园区企业的配合。一是政府主导科学规划,重点支持部分园区信息化建设。当前湖北省物流园区遍地开花,全省各地都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造成部分区域物流园区的重合和竞争,进一步加大了物流园区运营的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信息化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在审批物流园区过程中需严格把关,严格按照“不求数量,求质量”的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全省物流园区,促进各园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园区入驻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在有效需求满足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实现园区信息化。对于符合要求的物流园区,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资金以及土地审批等方面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二是行业牵头整合资源,引导构建湖北物流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的平台作用,统一协调各物流园区资源,加快制定物流园区标准,促进各物流园区在物流标准术语和物流数据统计等方面的统一,使得各园区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统一的标准,便于数据的上报以及平台之间的对接。在行业组织的牵头下,有序开展建立湖北省物流大数据平台的工作,将各园区信息平台集成到统一的平台,掌握各园区物流企业信息,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物流信息共享,打造湖北省智慧物流。三是园区搭建共享平台,完善提升物流信息化服务。 目前各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型物流园区已具备一套自己独特的建设方案,而其他物流园区在开展园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缺乏借鉴和指导的对象。通过树立典型,重点建设5-10个优秀的物流园区,打造物流信息化示范园区,通过推广示范园区的建设经验,帮助其他物流园区快速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园区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三)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为企业自身,只有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企业规模和业务量小,缺乏专业化物流人才,信息化建设经验缺乏等问题,提高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加快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是推动物流企业兼并与重组,扩大市场规模。物流企业规模和业务量决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全省中小规模物流企业实现区域范围内的重组和整合,优化物流企业布局和分布,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规模化,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依托湖北省教育科研大省的优势,与湖北省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物流企业一道合作培养武汉本土亟需的高端物流专业人才,落实“产—学—研”一体化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培养能够为湖北省物流产业发展贡献才智的物流人才。三是完善建立物流信息化标准,提升物流服务效率。物流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摸索前进阶段,通过树立优秀物流企业信息化典型,为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信息化建设标准,能够帮助广大中小物流企业快速实现信息化。加快推进龙头骨干企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通过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推广湖北国药控股、九州通、武汉东本储运、湖北邮政速递和良中行等来自医药、汽车、邮政、冷链运输等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帮助物流企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提升物流服务效率。

  (四)推进物流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产学研对接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化不仅能提高物流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也能增加物流效益。一是加快面向产业集群的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的推广应用。面对高新开发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针对高新开发区内相关的产品营销、设计、制造、物流、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建立面向产业集群、面向自主网络品牌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以襄阳、宜昌、鄂州等重点城市为区域支点,辐射中部乃至全国的电子商务中心。重点培育5家以上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或面向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推进共同配送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基地,形成每年10亿元以上的交易规模,服务百家以上企业,提升自主网络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探索电子商务促进高新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加速产业高端化进程,提高高新区产业集群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二是推广与应用面向快递行业和物流终端的综合服务技术。整合快递行业相关集货与分拣中心、服务网点、物流配送及物流投送终端等资源,研究提出创新的快递行业综合服务模式及解决方案,研发快递行业相关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与分析技术、快递行业过程业务协同与跟踪技术、物流终端交付技术与设备等,开发快递行业及物流终端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实现快件的及时投放、安全存放、适时提取。培育1家以上大型快递行业服务及终端服务企业,服务范围覆盖湖北省县级以上城市,终端交付设备覆盖5个地级以上城市及200个以上社区,提升快递行业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地理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吸引更多的快递企业在湖北省投资建设,将湖北省(武汉)打造成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邮件快件集散中心。三是推进和加快智慧物流和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采用计算机、无线数据采集器、RFID、GPS、PDA等设备,构建一个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通过业务流程自定义功能模块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链及物流企业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的一个闭环优化管理。抓住武汉建设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的契机,推进湖北省“智慧物流”的建设和发展。利用信息分类编码,二维码、RFID、GPS、GIS以及WSN等关键技术以及物联网的使用发展智慧物流,实现全程监控与管理。推动物流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湖北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统一数据处理与存储、信息发布与查询、交易与支付、物流追溯、仓储与配送、物流车辆监控与调度、危险品运输、快运快递、冷链物流等功能。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刘月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