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 手机版

中国大步跨入智慧城市管理模式

经济参考报  |  2019年05月06日
日前,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撬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支点,它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社会组织方式。

  作为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范式,当一个城市智慧化之后,也对城市拟定了一个新的定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加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城市变成了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宏大系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撬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支点,它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社会组织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反而具备后发优势,可以吸收先行者的经验和教训,从全局出发,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智慧发展之路。

  重庆:智能化加速山城蝶变

  近年来,重庆立足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瞄准新时代条件下城市管理和服务新需求,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大数据智能化为治理“增智”、为生活“添彩”的同时,系统性集成性不强、人才及资金短缺等因素仍掣肘着重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业内呼吁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支持。

  1.   山城不断“上演”智慧生活

  在商店,刷脸就能完成支付;在医院,远程会诊稀松平常;在机场,无纸乘机、刷脸通关、行李可视已成为现实……着眼于更好满足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养老新需求,重庆加快开发应用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智慧生活”不断扮靓山城。

  在一些山城市民家里,“智慧生活”也已成为触手可及的指尖选择:系统自动识别人脸并解锁单元大门;手机实时监控家门口,借助手机蓝牙感应直接进门;语音控制灯光和家电开关,整屋电器家具联结成智慧网络……目前,重庆已打造了60个这样的智慧小区。

  而在社会治理层面,重庆相关部门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破解门难进、事难办,并已取得实效。集成500多个事项办理功能的“渝快办”政务服务移动端去年底上线,打破部门“壁垒”,将分布在全市58个业务部门的3600多项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协同管理。很多过去需要提供证明、现场核验的事项,现在都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核验完成,实现了“指尖触达、掌上通达”。

  目前从总体来看,重庆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已初见成效,智能化手段在便利群众生活、促进社会治理方面日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事实上,重庆“智慧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摸索。2015年,《重庆市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出台,此后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交通、市政、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融合度迅速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2.   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近一两年来,重庆着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大数据智能化的商用、政用和民用价值。随之而来的,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契机。

  “智慧城市”建设再出发,重庆市政府日前通过了《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以“135”总体架构推进重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即建设由数字重庆云平台、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和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构成的1个城市智能中枢,夯实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标准评估体系和网络安全体系3大支撑体系,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建成全国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城市。

  具体而言,重庆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推进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推动5G规模化商用基站建设等。

  在“智慧城市”示范项目方面,重庆已在两江新区启动建设10平方公里的礼嘉智慧城,并在其核心区率先启动2平方公里的未来智慧生活体验园。建成投运后,礼嘉智慧城不仅能多维度展示前沿智能技术和产品,还为参观者提供全方位、沉浸式未来智慧生活场景体验。

  3.   多管齐下破解瓶颈

  不过,重庆在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不少企业反映,政府部门、行业、企业间数据割裂是重要制约因素。“一些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相互隔绝,需要我们去不同部门挨个对接,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重庆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人说。

  而市民在“智慧生活”的体验中也反映,总体而言“智慧生活”的系统性、集成性不强,呈现碎片化、单一化特征。

  记者采访获悉,着眼于破解上述问题,重庆市相关部门将加快建设市级数据中心和数字重庆云平台,打破数据壁垒、破除数据孤岛,促进各级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并充分发掘大数据的民用、政用和商用价值。

  此外,人才、资金短缺也是一大制约因素。重庆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现在建设“智慧城市”较缺少专业人才,而且资金短缺也成为各地普遍反映的问题,亟待专项配套支持。

  云南:“一部手机”化解城市管理“小马拉大车”困境

  近年来,各国为了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交通、教育、环保等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相继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而自2013年住建部公布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以来,云南合理布局、逐步发展,昆明市、玉溪市、蒙自市等地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合力攻坚,让智慧城市更“智慧”。

  1.   强化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11月,玉溪市从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捧回“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玉溪市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对玉溪市持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肯定与鼓舞。

  此前,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玉溪,面临公共行政服务能力不足、交通拥堵等困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普遍存在。2015年,玉溪市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先后成立智慧城市建设指挥部、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并把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记者了解到,云南各地在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时,都强化了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云数据中心。

  早在2015年,昆明市政府就与浪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浪潮集团投资建设昆明云计算产业园,并以此为依托,与昆明市政府合作建设昆明政务云中心,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昆明市电子政务能力,对昆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形成计算能力支撑。浪潮昆明公司负责人余熠介绍,昆明云计算产业园已承载了中国林业大数据中心、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昆明市政务云等多个重点项目。

  同样,玉溪市构建起政务云数据中心,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可容纳约1000个物理机柜,放置1万多台机架式服务器,承载了包括玉溪市教育云平台、政府网站群、“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运营平台、公车管理平台等十几个部门的相关业务。

  2.   积极布局城市智慧应用

  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试点城市也在积极布局智慧应用。

  昆明市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市网格中心积极探索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昆明市网格中心综合处副处长周坤介绍,他们以网格为载体,以基层社区为依托,在兼顾城市规划特点和管理重点的基础上,将城市管理区域划分为三类,共计1272个管理网格。各级网格之间有机衔接,确保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各个角落,不留盲区和死角。

  “全市电子病历普及率达100%,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均上线了微信、移动APP等形式的预约挂号系统。”玉溪市卫健委副主任史勇介绍,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全市于2016年构建了区域卫生信息化体系,在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支撑下,各级医疗机构均已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调阅。

  与此同时,云南省在打造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方面,推出“一部手机”系列产品,包括“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如今,只需下载APP就可实现查看景区情况、购买景区门票、旅游投诉、预约挂号、查询养老保险、申请补办身份证等多项功能。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秀山街道大树社区的董从兴是当地种植户,在地里干了一天活的他回到家后,打开电视查看本月社区的“资源、资产、资金”变化情况。2017年4月,随着手机APP模式监督“三资”的方式在通海县推开,目前全县任何一个村(居)民小组的村民都可以通过手机APP模式和高清电视查看本村本组每个月“三资”的增减变动情况。

  红河州蒙自市则围绕“一部手机”作为载体,打造“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综合性APP服务平台,形成“数字蒙自”品牌,目前已完成智慧扶贫、智慧城管、智慧创文、督查督办4个模块建设。

  3.   仍存部分难题需破解

  有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官员表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数据采集难度大的问题。由于部分行业、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加之对政务信息数据共享政策、概念认知模糊,存在“不敢提供、不愿提供”的情况。也有专家坦言,由于各地数据立法的缺失,致使数据在如何脱敏、使用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因此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要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余熠认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统筹好“优政、便民、兴业”三大发展目标,使之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同时,各地应该围绕区域特点打造有城市特点的智慧城市。

  此外,有专家表示,部分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采取新建产业园再引进企业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需强化对参与项目企业的绩效管理,避免为了完成项目而做项目。

  新疆克拉玛依:戈壁油城携“智”转身

  1955年,随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诞生,戈壁油田“克拉玛依”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如今,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戈壁油城,已经发展成为一座经济活跃、环境优美、社会繁荣、人民安居的现代化“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为突破电价、链路两大制约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瓶颈,克拉玛依以云计算产业园区为基础,持续推动电价降低和链路质量提升。

  1.   智慧城市应用服务逾百项

  “智慧城市让生活太方便了。”克拉玛依市民李玉准备乘坐13路公交车。出门前,他用手机登录“智能公交系统”查看车辆运行情况。“只要提前三分钟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李玉告诉记者,“除此以外,哪种药在哪个药店有售等这些实用信息都能通过手机查询,特别方便。”

  在克拉玛依,类似智慧便民服务还有很多: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政务;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数字医院系统、数字档案系统……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化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让克拉玛依更“聪明”。

  如今,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应用服务项目已有100余项,各类便民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云化”便民化。中国移动克拉玛依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员工于婧介绍,克拉玛依政府门户网站、公安视频监控、教育资源管理及区域卫生管理平台等“智慧城市”应用系统,都搭建在克拉玛依云计算中心,为市民提供便捷免费的云服务。

  2.   建成西北地区首座“无线城市”

  克拉玛依“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源自26年前“数字油田”的建设与发展。1993年,克拉玛依油田提出建设数字油田;2006年,数字油田建设解决了数据管理正常化问题;2007年,解决了数据集成应用难题;2008年,建成覆盖13万平方公里油区、主干带宽达1000兆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戈壁油井工作数据实时传输。至此,中国第一个数字油田全面建成。2009年,克拉玛依油田进一步提出建设“智能油田”构想,并加快付诸实施。2012年,克拉玛依建成“无线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成为西北地区首座“无线城市”。

  克拉玛依过去“因油而兴”,现在“因油而智”。以智能油田建设为基础,克拉玛依市全面开启向智慧型城市转型,实现了电信、移动、联通和电视网络等通信基础设施同步铺设入户,市民可自由选择供应商的三网融合服务,为进一步实现数据为民服务奠定了基础。

  “智慧城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马文静展示着自己手机上的无线城市应用平台。该平台能够为市民“衣、食、住、行、乐、财、教、医”提供100多项无线城市服务。市民通过平台不仅可以获得居所外24小时视频监控和安全保障,还可以预订酒店、餐饮、机票、门票,通过手机实现挂号就医、查阅药店库存和价格、预订电影票和选座、查询公交到站等情况,甚至可以在单位“遥控”家里的窗帘开合。

  智能油田、智慧城市的推进,离不开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吸引华为云服务数据中心、新疆重要信息系统异地灾备中心等国内70余家单位和企业项目在园区落地,近25万台服务器在运行,其规模居中国西北之首。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级云计算应用示范基地和新疆“云计算”计划核心基地。

  近几年,为突破电价、链路两大制约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瓶颈,克拉玛依以云计算产业园区为基础,持续推动电价降低和链路质量提升。2018年4月,克拉玛依市获准设置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从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到“北上广”互联网国际关口局的直达数据链路。目前,该园区已经形成高性价比的云服务基础,为新疆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存储、计算等支撑,也具备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力。

  广西南宁:用“绣花精神”精细管理城市

  近年来,南宁市顺应智慧化改革浪潮,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解决城市管理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大胆创新智慧城市治理,努力用“绣花精神”精细管理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同时,业内人士指出,针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等目前面临的困难,需要通过建立数据资源共享长效维护机制、完善监管制度建设等举措来尽快化解。

  1.   新型智慧城市聚焦市民服务

  今年1月23日13时许,一辆建筑垃圾运输车驶出工地,这辆车明显超高,而且密闭不严,随时可能洒落垃圾。这一情景很快被位于南宁西乡塘区的视频监控捕捉到。后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立案并推送至城区特勤大队,执法人员随即前去处理,对司机进行了处罚,并于当日下午3点13分反馈处置结果。

  南宁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为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7年南宁市发改委印发《2017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开放创新”原则,构建“一朵云、五平台、多维应用”的技术架构,以政务数据的整合和开放共享为抓手,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面向市民服务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智慧南宁”建设新突破。

  例如,针对责任不清问题,建立了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城管系统,实现网格管理全覆盖;针对扬尘污染治理源头难控问题,开发了“慧眼”系统,实现对工地、消纳场和运输线路“两点一线”指挥管控;针对基层城市管理事多、人杂等问题,在城区层面探索以“青秀通”为代表的“互联网+城管”治理模式。

  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梁勇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南宁数字城管案件立案量由2013年上半年的月均7.3万件降至2018年的月均3.11万件,降幅达57.4%,广告乱贴、摊点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工地乱象等“五乱”问题大幅下降。

  2018年1月19日,南宁正式上线“爱南宁APP”,汇集了各部门的便民应用,建成了统一的“用户中心、信用中心、支付中心”,实现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信用信息与信用场景的对接、多元化的在线支付手段,为南宁居民提供涵盖政务服务、城市生活、交通出行、卫生健康四大板块的信息及服务。此外,南宁启动“一码通城”项目,汇集全市各个生活场景的互联网票务系统,实现一个二维码“玩转”南宁。

  2.   依托“一朵云”推进数据整合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南宁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其一,整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南宁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多个方面,譬如目前智慧城管建设成效还局限在扬尘治理等重点领域上,统筹应用率相对较低。

  其二,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南宁各城区城管队员执法装备老旧,两违、矿山、水上等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仍是空白。

  其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不足。目前智慧城市管理各领域资源整合和共享推进仍未形成体系,数据开发利用不足,无法灵活运用和二次开发,难以满足城市管理和服务需要。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在数据整合上需以构建“一朵云”为中心,建立数据资源共享长效维护机制,确保数据整合和共享的安全可靠和持续运行。同时,应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经费,加大对城市管理执法领域信息化建设投入,保障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运行维护有效运行。

  他们还建议,完善监管制度建设,优化“智慧南宁”健康发展软环境,多管齐下构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腿”,真正打破信息孤岛。

  南宁市青秀区城管局局长杨昌武认为,应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便捷渠道,构建全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多元治理新格局。

  随时随地了解最新ICT产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chnsourcing",关注中国外包网官方微信。

 编辑:崔蕾

标签:
分享到:
更多
相关阅读
已有0条微评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
新浪微博评论
推荐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取得新成效、推动高水平开放迈出...
开拓进取 引领未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大人物(2019...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服务贸易(...
为加快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提升中国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水...
即日起至2020年5月8日,“中国最具影响力金融服务企...
专题
点击排行榜
电话:+86-22-66211566
传真:+86-22-66211568
邮箱:info@devott.com
Copyright © 2007 - 2023 Chnsourc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运营支持: 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津B2-20080229-1